家人们,咱今儿个扯段三国的真事儿 —— 公元 221 年夏天,蜀汉都城成都那气氛,紧张得跟要炸的炮仗似的!刘备正铆足了劲儿筹备东征,一门心思要给惨死的关羽报仇雪恨,眼瞅着十万大军都快整利索了配资平台的行情,结果晴天霹雳 “哐当” 砸下来:三弟张飞也没了!还是被自己手下人给害的!
这消息传到丞相府的时候,诸葛亮正埋着头批文书呢,手里的毛笔 “啪嗒” 一下就掉案几上了。一开始他还光觉得心疼 —— 这么个能打硬仗的猛将没了,伐吴的事儿指定得往后拖,可等他听说刘备的反应,诸葛亮心里 “咯噔” 一下,后脖梗子唰地就冒了凉汗。你猜咋着?平时跟关张俩人称兄道弟、重情重义的刘备,听见张飞死了的信儿,就轻飘飘说了四个字!这事儿搁谁身上不得纳闷?咱今儿个就用东北这实在嗑,好好唠唠这背后的门道,看看刘备到底为啥这么 “冷”,又为啥让诸葛亮心里发毛。
展开剩余88%一、先说说刘关张的渊源:从卖草鞋、杀猪的,凑成 “创业铁三角”
要唠明白这事儿,得先说说刘关张仨人的交情 —— 那可不是一般的铁,是从底层摸爬滚打出来的 “过命兄弟”。
先说刘备,别看他后来是蜀汉的皇帝,早年那日子过得比咱普通老百姓还苦。他虽说挂着 “汉室宗亲” 的名头,可家道早就败落了,爹死得早,跟着妈靠编草鞋、卖草席过日子。在古代,商人地位低,编草鞋卖席子这营生,连正经农户都不如,人家见了都得戳戳点点。要不是后来黄巾起义闹起来,他这辈子说不定就守着个草鞋摊子,成不了啥气候。
再说关羽,那会儿正逃难呢,据说因为打抱不平犯了事儿,一路躲到涿郡。这人长得五大三粗,红脸膛、长胡子,看着就不好惹,手里拎着把大刀,走哪儿都带着股子狠劲儿。
最后说张飞,是个卖猪肉的老板,家里有俩钱,为人豪爽,见着不顺眼的事儿就爱管。他那力气大得邪乎,据说能单手举着几百斤的猪肉案子,镇上没人敢惹他。
黄巾起义一爆发,天下大乱,刘备觉得这是个机会,就变卖家当招募乡勇,想干番大事业。就是在这时候,他遇上了关羽和张飞。仨人一见如故,越聊越投缘,觉得彼此是一路人,就跑到张飞家后院的桃园里,摆了桌酒,对着天地拜了把子,说 “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,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”。
从这儿起,仨人就成了 “创业铁三角”:刘备有想法、有号召力,当老大;关羽能打、够义气,当二哥;张飞有钱、有勇力,当三弟。张飞还把自己卖猪肉攒的家底全拿出来,给队伍买兵器、置粮草,这支草根部队才算有了起色。后来不管打多大的仗,仨人都没分开过,刘备走投无路的时候,关羽张飞也没弃他而去,跟着他东奔西跑,吃了不少苦。按说这份交情,比亲兄弟还亲,张飞死了,刘备咋也得哭天抢地吧?可他偏不,这就怪了。
二、张飞是咋没的?脾气太爆,把自己坑了
咱先说说张飞是咋没的 —— 说起来也憋屈,不是战死沙场,是被自己的部下给害了,这事儿跟他那火爆脾气脱不了干系。
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杀了之后,张飞哭得跟泪人似的,天天喊着要给二哥报仇。刘备决定伐吴,让张飞从阆中出兵,跟自己会师江州。张飞一听能报仇,更急了,下令全军将士都得穿丧服出征,还说要让东吴人血债血偿。
可赶制几万套丧服哪那么容易?张飞给了部将范强、张达五天期限,让他俩必须把丧服赶出来。这俩人一听就懵了,五天时间,就算把全阆中的裁缝都叫来,也做不完啊!俩人硬着头皮找张飞,想求他宽限几天,结果张飞正因为关羽的事儿心里窝火,一听这话就炸了。
他把范强、张达俩人手脚绑起来,按在地上就用鞭子抽,抽得俩人皮开肉绽,还放狠话:“五天之内必须做完,做不完就把你俩砍了示众!” 范强、张达俩人心想:反正都是死,不如拼一把,说不定还能有条活路。
当天晚上,俩人趁张飞喝醉了呼呼大睡,偷偷摸进营帐,把张飞的脑袋割了下来,连夜逃到东吴,想把脑袋献给孙权邀功。就这么着,一代猛将张飞,没死在战场上,倒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,说起来真是让人惋惜。
三、刘备只说 4 个字,诸葛亮后背冒凉汗
张飞的死讯传到刘备那儿的时候,刘备正跟大臣们商量伐吴的事儿呢。信使慌慌张张跑进来,跪在地上哭着禀报:“陛下,不好了!张将军…… 张将军被部下害了,首级还被带去东吴了!”
满朝文武一听,都慌了神,纷纷劝刘备节哀,有的还掉了眼泪。可刘备呢?他先是愣了一下,然后慢慢坐下,脸上没咋变样,就淡淡地说了四个字:“咦,飞死诶。”(意思是 “哦,张飞死了啊”)
就这四个字,跟说 “今天吃了啥” 似的平常,旁边的诸葛亮听了,心里 “唰” 地就凉了半截,后背直冒冷汗。他跟刘备这么多年,还从没见过刘备这样 —— 当年关羽死的时候,刘备哭得天昏地暗,连饭都吃不下,现在张飞也没了,咋就这么冷淡?
诸葛亮心里开始犯嘀咕:当年桃园结义的时候,仨人说好了同生共死,现在俩兄弟都没了,刘备咋就一点不伤心?难道当了皇帝,就把兄弟情分忘了?还是说,在权力和野心面前,那些情分都不算啥了?
要知道,诸葛亮当年可是冲着刘备的 “仁” 和 “义” 才出山的。想当年,诸葛亮还是南阳卧龙岗的一个布衣,天天种地、读书,没啥名气。是刘备,带着关羽张飞,三番五次冒着大雪登门拜访,诸葛亮才被他的诚意打动,决定出山辅佐他。
这些年,诸葛亮为了刘备的霸业,那真是呕心沥血 —— 火烧赤壁、智取荆州、夺取益州,哪一件大事离得了他?他在《出师表》里写 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,那可不是说空话,是真把刘备当成了能复兴汉室的明主,想跟着他干一番大事业。
可现在,刘备这四个字,让诸葛亮觉得自己好像看错人了。他突然意识到,刘备可能早就不是当年那个重情重义的刘备了,当了皇帝之后,权力和野心已经慢慢改变了他。诸葛亮越想越慌,他担心的不是少了一个张飞,是担心刘备会因为复仇冲昏头脑,更担心自己一辈子的心血,最后会白费。
四、为啥刘备会这样?不是无情,是当了皇帝身不由己
咱再琢磨琢磨,刘备真的是无情无义吗?其实也不全是,这里头有他的难处 —— 当了皇帝,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了。
首先,刘备那会儿满脑子都是伐吴报仇,十万大军都准备好了,箭在弦上不得不发。要是他因为张飞的死就崩溃了,哭哭啼啼的,军队的士气就会低落,伐吴的事儿也得泡汤。他是皇帝,得稳住大局,不能让手下人看出他的脆弱。所以就算心里再难受,也得装出冷静的样子,这是帝王的无奈。
其次,张飞的死,其实刘备早就有点预料到了。张飞脾气爆,经常鞭打士兵,刘备不止一次劝过他:“三弟啊,你对士兵太苛刻了,动不动就打人,那些士兵心里肯定有怨气,你得改改这脾气,不然早晚要出事。” 可张飞根本没听进去,还是我行我素。所以张飞真出事儿了,刘备虽然伤心,但也有点 “意料之中” 的感觉,反应就没那么激烈了。
还有一点,刘备心里清楚,现在不是伤心的时候。关羽死了,张飞也没了,蜀汉损失了两员大将,要是他再倒下,蜀汉就真完了。他得扛起这个担子,为了蜀汉的基业,也为了给关张报仇,只能把伤心压在心里,继续筹备伐吴。
当然,也不能排除,当了皇帝之后,刘备的心态确实变了。以前他是个创业者,跟关张是兄弟,是战友;现在他是皇帝,考虑的更多的是江山社稷,是自己的统治。在帝王眼里,有时候个人感情得让位于国家利益,就算是亲兄弟,也不能例外。这不是无情,是身份变了,责任也变了。
五、诸葛亮的担心:怕刘备冲昏头脑,坏了大事
诸葛亮之所以后背冒凉汗,不光是因为刘备对张飞的冷淡,更怕刘备因为复仇冲昏头脑,做出错误的决定。
当时蜀汉的情况并不好:关羽丢了荆州,蜀汉失去了重要的战略要地;张飞一死,伐吴的大军又少了一员猛将;而且蜀汉的国力本来就不如曹魏和东吴,要是贸然伐吴,一旦失败,后果不堪设想。
诸葛亮一直主张联吴抗曹,觉得现在最大的敌人是曹魏,不是东吴。他本来就不赞成刘备伐吴,可刘备因为关羽的死,已经听不进劝了。现在张飞又没了,刘备报仇的心思更重了,说不定会不管不顾,硬要跟东吴死磕。
果不其然,后来刘备不顾诸葛亮和赵云等人的反对,执意率领十万大军伐吴,结果在夷陵之战中被东吴的陆逊打败,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。刘备又羞又气,没多久就病死在白帝城了,给诸葛亮留下了一个烂摊子。
诸葛亮在白帝城接受托孤的时候,心里肯定想起了当初刘备说 “咦,飞死诶” 的场景。他知道,刘备这一辈子,既有重情重义的一面,也有被权力和野心左右的时候。而自己,只能接过这个担子,继续完成刘备复兴汉室的遗愿,哪怕再难,也得走下去。
六、唠句心里话:当了皇帝,就没那么多 “兄弟情” 了
最后咱说句掏心窝子的话:刘关张的故事,看着让人唏嘘。当年桃园结义的时候,仨人多铁啊,可到了后来,还是因为身份的变化,慢慢有了隔阂。刘备不是不爱张飞,是当了皇帝之后,他的 “爱” 里多了很多东西 —— 江山、社稷、百姓、权力,这些都让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,只把兄弟情放在第一位。
这事儿也告诉咱,身份变了,责任就变了,心态也会跟着变。普通人过日子,兄弟之间可以无话不谈,可一旦到了高位,就身不由己了。刘备的冷淡,不是他变了坏,是他不得不那样做,不然没法稳住大局,没法给手下人一个交代。
诸葛亮的担心也不是多余的,他看得远,知道刘备一旦被复仇冲昏头脑,会给蜀汉带来灾难。事实也证明,他的担心是对的。可就算这样,他还是没放弃,一直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,这份忠诚,确实让人佩服。
三国的故事之所以流传这么久,就是因为里面有血有肉,有真情也有无奈。刘备、关羽、张飞、诸葛亮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,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努力着。咱看这些故事,不光是看个热闹,更要明白里面的道理 —— 不管啥时候,都得拎清楚自己的责任,也得理解别人的难处。
你觉得刘备说 “咦配资平台的行情,飞死诶” 的时候,心里到底是啥滋味?是真的冷静,还是强装的?欢迎在评论区唠唠,咱一起聊聊这三国里的人情世故!
发布于:江西省赤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